3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副主席辜胜阻出席民建中央企业委员会企业家精神分委会暨第26届中国企业家成长论坛(2019)并发表主旨演讲。
辜胜阻谈“企业家精神”
不同时期,企业家精神具有不同的本质内涵,也面临着不同的期待和要求。我国历史上有晋商、徽商的辉煌,近代有粤商、闽商的显赫,当代有浙商的实力,每一个商帮的背后都蕴涵着丰富的企业家精神内涵。
企业家精神根植于制度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改革开放时代到互联网时代,再到“双创”时代,企业家精神逐渐从敢于冒险升级为重视创新,创新成为企业家精神的灵魂。
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创业浪潮与四代民营企业家崛起密切相连。从改革开放初期到90年代初期的第一代“草根”企业家,被迫创业,敢想敢为,作为开创者,实现了各产业的“从无到有”;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的“92派”企业家,精英出身,下海创业,通过现代化的管理制度将企业做大做强;2000年前后的第三代企业家,依托风险投资、互联网经济乘势崛起,1997年民建中央在长江游轮上召开风险投资国际论坛,并在1998全国政协一号提案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为这一代企业家带来了新机遇;第四次创业浪潮即当前的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浪潮,具有六大特征:改革成为创业创新主要推动力,创业创新主体多元化,创业创新的形式高度互联网化,创业、创新、创投成“铁三角”,创业、创新、创富成“金三角”,创业创新载体呈聚合式创业创新。
激发企业家精神,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给企业家“安全感”,让有恒产者有恒心;要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政策的不确定性,让企业家商业环境活动更自由;要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给各类市场主体“公平感”;要加强企业家教育和培训的公共投入,促进企业家精神代际传递;要调整社会报酬支付结构,推动“制度型企业家”向“创新型企业家”转型。
辜胜阻谈制造业与共享经济融合发展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制造业的兴盛是我国经济实力提升的关键和主要体现。
共享经济为创新创业带来了新机遇,为经济转型带来了新动能;盘活了闲置资源,创造了合作机遇。应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以善治良政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
促进制造业与共享经济融合发展,助推制造业转型创新:
一要大力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制造业共享经济的技术支撑,完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调互动。制造业共享经济依赖于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三大核心支撑技术,未来全球主要国家制造业要朝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方向转型。
二要拓展制造业与共享经济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助推制造业企业研发创新、生产制造和组织管理模式变革,探索制造业细分行业共享经济平台建设,提升全行业要素配置、技术协同和产能利用水平。
三要发挥制造业龙头企业优势,以资源能力共享带动制造业创新创业深入发展,推进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间的资源要素流动,形成资源富集、创新活跃、高效协同的制造业共享经济新生态。如航天科工集团打造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小米与生态链企业结成创新战略联盟,实现了资源整合、协作创新、合作共赢。硅谷通过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立了大学和科研机构、政府、创新创业企业、中介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四要引导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等社会资本对制造业产能共享项目投资。创新始于技术,成于资本。我国共享医疗融资规模增速最快,高达661.8%,制造业产能共享融资增速也高达494.1%。美创平台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创业孵化基金,海创汇平台为小微初创企业融资赋能。
五要推动政府支持创新的产业政策合理向制造业共享经济领域倾斜。产业政策要张弛有度,宽严相济。要发挥好财税政策的创新激励效应,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六要营造审慎包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企业自治与行业组织协调监督的重要作用,构建制造业产能共享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不能急于求成、简单套用老办法治理新业态,要让监管的“子弹”飞一会儿。
素材来源:民建中央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