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中国制造业发展脉络的深度剖析中,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黄奇帆以翔实数据与精准洞察,勾勒出行业从 “量的积累” 迈向 “质的飞跃” 的壮阔图景。他明确指出,自 “中国制造 2025” 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制造业已实现从 “大而不强” 到 “大而强” 的历史性跨越,彻底摘掉工业产品低端化的帽子,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数据印证了这场深刻变革: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全球的占比从 2010 年的 20% 跃升至 34%,规模达美国的两倍、日本与德国总和的四倍。产品结构加速升级,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出口中的占比从十年前的 30% 飙升至 90%,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则压缩至 10%,这种结构性转变标志着中国制造业已完成从中低端向中高端的蜕变。同时,贸易方式亦发生根本性重塑,加工贸易比重从超 50% 降至 20%,一般贸易占比提升至 60% 以上,凸显出中国产业链从 “简单组装” 向 “全链条协同” 的升级,彰显出强大的内生竞争力。
针对外界热议的 “外资撤离中国” 论调,黄奇帆以数据予以有力驳斥。他强调,近十年中国年均吸引外资达 1200 亿美元,较前十年实现翻倍增长。外资企业虽仅创造中国 7% 的就业岗位,却贡献了 15% 的税收、30% 的出口额,在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领域更是占据半壁江山,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
黄奇帆总结道,“中国制造 2025” 战略目标完成率高达 96%,剩余 4% 也已接近收官。随着新质生产力战略的深入推进,他展望中国制造业将在 2040 年前全面建成世界制造业强国,持续巩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地位,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