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定义未来机器人方向,五类智能体将重塑产业与生活

2025-04-21   点击次数:11

4 月 8 日,在 “湾区科技创新对话” 活动中,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发表了前瞻性观点。他指出,当前不少人将传统工业生产线上的自动化工具等同于机器人,实则是认知误区 —— 这类设备仅是按程序运行的机械装置,缺乏机器人的核心要素。

黄奇帆强调,真正的机器人需同时具备 “人的大脑” 与 “人的五官”。所谓 “大脑”,即赋予机器人基础判断、联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突破预设程序,像人类一样思考,例如在学习诗词后自主创作;而 “五官” 则对应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触觉等感知系统,通过多维度信息采集与反馈,支撑机器人对复杂环境作出即时判断。

“机器人时代已拉开序幕,未来 10 至 20 年,全球机器人数量将达数亿甚至数十亿。” 黄奇帆认为,机器人产业正处于早期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他明确提出未来机器人的五大发展方向:
一是 产业革新机器人,聚焦制造业等领域,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与柔性制造能力;
二是 服务型机器人,覆盖社会公共服务与家庭场景,满足养老、家政、医疗等多元化需求;
三是 专业辅助机器人,作为企业管理者、设计师等专业人士的 “智能秘书”,提供决策支持与创意协作;
四是 智能终端设备,如智能眼镜、头盔等穿戴式设备,实现人机交互与信息实时共享;
五是 智能载具,包含车路云一体化的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等,推动交通与物流领域的智能化变革。

黄奇帆特别指出,这五类机器人的核心价值在于 “场景适配性”。它们需摆脱 “程式化运行” 的桎梏,具备对复杂场景的即时分析与动态决策能力,如同人类般灵活应对变化,真正成为具备 “灵魂” 的智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