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期间(4 月 13 日 - 18 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发布的《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2025 年中国消费研究报告》引发关注。报告显示,2024 年我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达 46.1%,创历史新高,且预计到 2030 年将突破 50%,标志着我国向服务型消费社会加速迈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围绕提振消费与扩大内需提出核心主张:通过百万亿级 “投资于人” 战略,将消费打造为未来十年经济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
服务消费崛起:新趋势与新矛盾
报告数据揭示,2024 年我国城乡居民服务消费支出突破 1.3 万元,同比增长 7.4%,增速较人均消费支出高出 2.1 个百分点。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三大领域支出占比达 34.41%,成为服务消费的核心支柱。同时,以信息消费、人工智能应用、小众消费为代表的新兴业态蓬勃发展,例如 DeepSeek 引发的 AI 应用热潮,使京东 “双 11” 期间 AI 类产品成交额最高增幅达 10 倍。然而,报告也指出,内需不足的主要矛盾已聚焦于服务消费潜力尚未充分释放,亟待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系统性改革。
百万亿投资计划:破解消费困局的关键
迟福林强调,“投资于人” 是释放 14 亿人口消费潜力的核心路径。他分析,随着传统投资增速放缓,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消费领域存在巨大投资缺口。经初步测算,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服务型消费升级,需 80 万亿 - 100 万亿元规模的投资。为此,课题组提出十万亿级 “投资于人” 具体方案,重点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城乡医保并轨、高中义务教育普及等民生工程,并建议实施 “居民收入倍增” 和 “中等收入群体倍增” 计划,同时通过扩大服务领域开放、优化监管体系等举措释放消费活力。
多维赋能:构建消费主导型经济新范式
迟福林进一步指出,“投资于人” 战略不仅关乎资金投入,更是经济增长模式的深刻转型。他主张以新型城镇化为重要载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充分释放城市创造需求的潜力;同时强调国有资本应发挥关键作用,建议将 10% - 15% 的国有资本用于民生改善,在城市基建、民营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中形成协同效应。他明确表示,通过 “投资于人” 推动服务型消费成为主导,是未来十年实现 4% - 5% 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石,也是消费驱动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