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张斌:消费投资齐发力,打破需求不足困局

2025-03-27   点击次数:15

2025 年,我国经济工作聚焦大力提振消费与提高投资效益,政府工作报告将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列为今年十项重点工作之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指出:“政府工作报告的各项部署,将为今年中国经济复苏筑牢根基。”


两会期间,张斌委员围绕充分发挥公共投资对扩大内需的支撑作用建言献策。他强调,扩大公共投资在短期内对于打破需求不足困局至关重要,不仅能引领经济发展,更是快速提升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有效手段。

鉴于 2025 年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冲击外需,我国经济发展将更倚重内需。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表示,强调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旨在综合施策,充分挖掘内需潜力。

张斌委员指出:“当前,扩大内需是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 内需由消费与投资构成,历史经验表明,二者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呈正相关关系,即 “消费旺则投资增,经济增速亦加快”。他强调,打破需求不足困局需消费与公共投资协同推进。当下提振消费固然重要,但不能将投资与消费对立起来。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将开展提振消费专项行动。除利用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外,还将着力优化消费环境、增加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消费场景。张斌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扩大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的部署意义重大。他指出,提振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消费升级、供给扩大以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多方面。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上表示,今年将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张斌委员对此表示,支持家庭消费扩张的政策应着眼于中长期制度安排,而非周期性举措。他认为,短期内难以期望家庭消费实现足以打破负向螺旋循环的大幅增长。政府及相关机构需推进更多改革以促进消费,但这一过程需要探索,难以一蹴而就。

据张斌委员测算,我国若要在短期内摆脱需求不足困境,大约需要额外增加四五万亿元总支出。若支出主要来自居民消费,意味着居民消费需在现有水平上额外增长 10% 以上,这一幅度在历史上从未出现,且短期内缺乏实现经验。而若四五万亿元支出主要来自公共投资,政府和相关机构则拥有较为丰富的历史经验。

张斌委员认为,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政府增加公共投资具有多重效益:既能提高非政府部门收入与盈利,产生正向外溢效应;又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高资本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还能增进公共利益,为生产赋能,为生活提供便利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