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3 月 17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用这两句话概括今年前两个月的经济运行特点。全国两会后,如何运用政策工具实现经济持续回升,成为各界关注焦点。3 月 16 日,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在经济观察报告会上提出,实现稳增长目标需 “政策组合”,行业与改革政策需更突出。

黄益平分析,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减速原因有三:一是周期性因素,如经济危机、疫情影响;二是结构性因素,收入与成本变化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不再;三是趋势性因素,发展水平提高,增速下降属正常。因此,稳增长需政策组合,从总量、结构、制度维度发力。
总量维度的宏观政策调节总需求、改善预期,扭转经济势头;结构维度的行业政策消除风险、培育新动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制度维度的改革政策提升信心、优化资源配置。黄益平认为,行业与改革政策意义重大,仅靠宏观刺激难以支撑长期增长,需二者发力,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市场效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 “稳住楼市股市”,北大研究显示,过去 20 年,建筑和房地产业主导我国宏观经济波动。2008 年次贷危机后,4 万亿刺激政策靠该行业拉动经济;2020 年后经济下行,房地产也是主因。黄益平表示,要稳住经济,需大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否则宏观经济稳定难度大增。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黄金期已过,需新兴产业支撑未来增长。
新兴产业潜力巨大。资本市场投资家凯茜・伍德研究指出,人工智能等 5 种技术落地,全球 GDP 增速有望从 3% 提至 7%。黄益平认为,技术革命能提升增速,如工业革命推动英国经济增长。当前处于数字革命黄金期,抓住机遇,经济增长将有更多机会。
经济转型中,政府作用关键。黄益平指出,改革开放后,地方获得决策权,推动经济增长,但改革未完成,最终目标是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地方政府主导经济易致资源错配、产能过剩,影响市场与创新。
他建议,地方政府转型是下一步经济改革重点。首先,重置央地财政关系,平衡事权与财权,解决地方资金不足问题;其次,规范招商引资政策;最后,回归传统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秩序、建设基础设施。中国经济改革需推进有效措施,地方政府转型是市场化改革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