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厚培产业发展优势”分论坛上,国家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就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与发展规律发表了主题演讲。他强调,传统产业是中国经济的基石,未来应通过新技术应用和内部兼并重组推动其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传统产业的重要性
樊纲指出,2022年,我国“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GDP的17.36%,而传统产业占比高达82.64%。这表明传统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不能忽视其重要性。他呼吁,在鼓励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传统产业的发展,避免让传统企业感到“没有存在感”。
新技术改造与兼并重组
樊纲认为,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提升效率和产品质量的重要途径。这种改造本质上也是一种新质生产力的体现。此外,他特别强调“兼并重组”的重要性。传统产业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企业,导致竞争激烈、利润压低、创新不足。通过兼并重组,优势企业可以实现低成本扩张,提升竞争力,而劣势企业则能及时退出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民营企业的作用
广东的传统产业以民营企业为主。截至2024年底,广东省民营经济主体总量达1837.87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96.48%。樊纲指出,民营企业具有灵活性和市场敏锐度,能够更好地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因此,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应更加重视民营企业的作用,为其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政策与市场的关系
樊纲强调,传统产业并不一定需要政府补贴,但需要政府的重视和改革政策支持。企业的发展最终依赖于市场需求,而非政府资助。他建议,通过制度改革和需求侧改革,帮助企业拓展新市场,从而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樊纲认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结合新技术应用和内部结构调整,同时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