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加宁指出,中国经济当前的困境无法通过常规宏观调控化解,症结在于民营企业家信心不足。回顾经济发展历程,市场经济与股份制的引入曾推动高速增长,但如今人口、资本、技术及改革红利均已消退,政策对民营经济的提振效果递减,需警惕陷入 “塔西佗陷阱”。
当下,各界对发展民营经济达成高度共识,因经济下行引发财政、债务等风险,且民营经济已成为稳速关键。为民营企业正名,将其视为公有制一部分或取消所有制划分的思路均不可取,应明确国企、民企边界,国企聚焦民企难以涉足的领域。
根本之策在于依法治国,将 “平等保护各类产权” 写入《宪法》,通过法治建设提供稳定预期,消除政策不确定性。同时,需摒弃辜朝明 “积极财政政策” 的日本药方,避免错失改革良机。唯有中央主导新一轮改革开放,方能释放新红利,实现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