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中国经济交出亮眼答卷:GDP 增长 5.0%,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 130 万亿元,圆满完成年度发展目标。在 "十四五" 规划收官之际,中国经济如何续写新篇?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
稳中向好 底气十足
林毅夫指出,2024 年中国经济走出 "前高、中低、后扬" 的曲线,在复杂形势下,一系列精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拳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四季度 GDP 同比增长 5.4%,较三季度提升 0.8 个百分点,不仅保障了全年目标实现,更为 2025 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他充满信心地表示:"随着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一年经济发展值得期待。"
作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大型经济体,中国具备独特优势。林毅夫强调,只要立足自身发展,充分发挥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潜力,把握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机遇,就能够抵御外部风险挑战。他分析,凭借人才储备、超大规模市场、完善产业配套,以及 "有效市场 + 有为政府" 的制度优势,中国完全有能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占据领先地位。
直面挑战 保持定力
尽管 2024 年中国货物贸易总额达 43.8 万亿元创历史新高,服务贸易也实现 14.4% 的高速增长,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林毅夫坦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都给国际经济循环带来压力。
然而他也指出,优秀的 "舵手" 总能在逆风中稳健前行。中国应立足比较优势,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即使面临外部挑战,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强劲韧性 ——5% 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达 30% 左右。
把握机遇 开创未来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林毅夫认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带来重大机遇。中国完全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在人工智能领域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利用智能化、数字化手段改造传统产业。他特别提到,中国开源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推动自身发展,也将为全球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林毅夫强调,中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实践证明,通过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协同作用,实施精准的产业政策,中国成功克服了发展中的重重障碍。他满怀信心地表示:"中国经济向来是在挑战中成长壮大的。只要坚持既定道路,发挥自身优势,中国经济必将驶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