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在 2025 中关村论坛年会 —— 医疗 AI 创新与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唐佩福院士指出,手术智能化的本质是范式的革新,强调了前沿技术在微创手术中的关键作用,认为其让复杂手术简单化、简单手术标准化、标准手术工程化成为可能。
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中常见且棘手的难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出血量大、术后感染率高、病死率高而存在诸多弊端。唐佩福院士回顾过去,指出致伤暴力和手术损伤给患者带来双重破坏,“看不见、对不准、不安全” 是当时骨科治疗的最大难题。他提出理想的骨折治疗应遵循“微创、精准、安全” 三大原则,融合中西医优势,实现不切开且接得准的治疗效果。
如今,骨科治疗正迈向工程化、智能化的新阶段。唐佩福院士以患者李飞翔为例,讲述了机器人辅助手术带来的突破。李飞翔因车祸遭受严重骨盆骨折,在完成多个脏器手术后,若采用传统开放手术,风险极高。然而,在机器人辅助下,通过监视屏幕实时显示骨折复位状态,仅靠 4 个小孔和 4 个螺钉,精准完成骨盆复位,术后 3 个月即可正常行走。
展望未来,唐佩福院士描绘了骨科治疗的新蓝图:以智慧手术室为基础,手术床为核心枢纽工具,构建模块化搭建、智能化分析、精准化执行的微创骨科解决方案集群,为患者带来更安全、高效的治疗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