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文化东城” 会客厅焕新,单霁翔畅谈 “中轴线的文明叙事”

2025-03-10   点击次数:19

作为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极具影响力的文化交流品牌,“文化东城” 会客厅再度上新。此次特别邀请到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围绕 “文耀中轴新韵,彰显紫禁风华” 主题展开分享,为线上线下的观众带来一场有关中轴线文明叙事的深度对话。

 

2025 年意义非凡,既是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 100 周年。单霁翔指出:“北京中轴线宛如一部大百科全书,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的秩序观与审美观。” 他以 “中轴线与故宫的共生关系” 为切入点,借助大量详实的历史文献与影像资料,系统且全面地梳理了北京中轴线的演变历程。

 

在活动现场,单霁翔凭借生动的语言、丰富详实的案例,深入剖析了故宫的发展变迁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意义。作为中轴线申遗的亲历者,他深情回顾了中轴线整治、文物腾退、古建修复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从规划的精心制定、项目的稳步实施到公众的积极参与,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智慧。

 

“保护古都并非将城市尘封于历史,而是要让文化遗产成为推动发展的‘源头活水’。” 单霁翔开篇便点明了东城区古都保护的核心思路。他引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 (2016 年 —2035 年)》中 “老城不能再拆” 的刚性规定,强调保护工作不仅要关注物质遗存,还要重视社区生态以及非物质文化。他特别提到,东城区在中轴线保护工作中贡献卓越,还进行了诸多创新探索,比如南锣鼓巷的 “申请式腾退” 模式,既保留了胡同原有的肌理风貌,又通过升级市政设施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这些实践充分印证了 “文化遗产惠及民众” 的理念,同时也探索出一条 “保护 — 利用 — 共享” 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北京中轴线堪称古代中国都城规划的登峰造极之作,更是连接历史与现代、传统与创新的关键文化纽带。单霁翔在讲座中强调,中轴的焕新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延续,更是对未来的开拓创造。文化遗产保护并非 “冷冻式保存”,而是要让历史融入当下生活。文化遗产是全体民众的共同财富,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守护。不仅要做到 “守得住”,更要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文化故事 “活起来”,实现既 “传得开”,又 “走得远”,助力年轻一代在文化自信中茁壮成长。

 

2021 年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构建文化传播平台与国际交流窗口。研究院汇聚了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城市规划、文化创意等领域的众多专家,持续为 “文化东城” 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文化东城” 会客厅作为重要文化交流品牌,秉持互联、互融、互促的开放理念,每年举办 20 场高品质活动,涵盖文化遗产、文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等多个领域。活动凝聚了近百位专家学者的智慧,搭建起专家智库与公众沟通对话的桥梁,在吸引市民积极 “走进来” 的同时,推动东城文化大步 “走出去”,让文化的力量深深扎根于人们心中 。